以花藝的生活藝術和中國茶道獨有雅典,精緻文化相結合;取代傳統的雞尾酒會及下午茶刻板形式。此案非但獨具特色且能呈現出整体會場週全規劃之專業性,使人有耳目一新的驚艷。此次的茶會可說是十分的大受好評。
來來飯店 - 泡茶師茶展
花藝應用於品茗環境設計
以花藝的生活藝術和中國茶道獨有雅典、精緻文化相結合; 應用於一般記者會、開幕、產品發表會、以取代傳統下午茶刻板的形式,此案非但獨具特色,且能呈現出整体會場週全規劃之專業性,使人有耳目一新的驚艷。
首次婚禮無我茶會,新娘廖純瑜結合茶藝與花藝隆重舉行。
廖純瑜、甘子煌婦唱夫隨一起泡茶,新娘著蓬裙不便席地,特備矮桌椅應用。
新娘蘇鈺婷、新郎楊耀慶於文定典禮無我茶會中凝神泡茶,和諧而優美。
葉文惠、劉俊彥將龍潭鄉農會服務中心場地佈置起來辦桌、辦茶會,別致而溫馨。
新郎黃銘豐泡茶中規中矩,婚禮無我茶會令新娘許惠芳美夢成真。
茶在國人的結婚禮俗中,自古以來即是吉祥的珍品,象徵長命百歲、早生貴子和至性不移,所以茶用作婚禮的信物、祭天告祖要獻茶、謁見長輩晨昏定省要敬茶、招待親友人際關係也都又敬茶‥‥‥。沿革於今也保留了一些作法。當代台灣創立的無我茶會,「無」的茶道精神對於增進人際關係、使生活更和諧美好有相當的教化功能。因此茶友們舉辦婚禮無我茶會,作為婚姻生活的精神指標;同時兼具將傳統文化與生活結合,提昇生活品質的意義。
廖純瑜.甘子煌的婚禮無我茶會開先河
無我茶會應用於婚禮開始於民國八十四年元月十四日,茶道老師廖純瑜和甘子煌先生的結婚典禮。由於是首辦,特別由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老師策劃、指導,兩位新人及家長也都盡力配合。當天的結婚典禮是以無我茶會穿插婚禮儀式進行,因為新娘是泡茶師,也邀請到二十位泡茶師參與現場泡茶與奉茶。新郎新娘和泡茶師們圍坐於禮堂紅毯周邊,證婚人、主婚人和介紹人也安插在泡茶席內接受奉茶。婚禮儀式如下:
第一道茶奉茶予泡茶席內茶友和家長、貴賓,喝完茶,證婚人宣讀證書敬告親友,並誦詩祝福。
第二道茶奉茶予參加親友,象徵歡天喜地,分享喜氣之意義。喝完茶,結婚證書用印,新郎新娘行三鞠躬禮。
第三道茶奉茶予泡茶席內,新郎新娘互相敬茶,喝完茶介紹人致賀詞。
第四道茶奉茶予親友,作為開胃茶,喝完茶,主婚人致謝詞,新郎新娘向父母、來賓致謝。禮成。喜筵開始。
婚姻裡的無我精神
婚姻是兩個個體的結合,更需要無我精神。
無我茶會參加者以抽籤決定座位──「無尊卑之分」。抽籤減少了選擇的煩惱,隨遇而安。選擇了另一半就要好好經營,否則永遠處不好,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。
無我茶會奉茶至左,飲茶自右──「無報償之心」。我奉茶給你喝,不是為了你奉茶給我喝,無所為而為的奉茶,是很美的人倫關係。夫妻之間抱持為對方著想,為對方好的態度,放淡報償之心,以此精神就不會報怨了,少一分叨絮就多一分祥和寧靜。
無我茶會以超然心情欣賞每人帶來的茶葉──「無好惡之心」。茶無好壞,特色各異。兩人的結合要接納好的,也要接納不好的。戀愛結婚不是佔有、奪取,而是表現風格,需要尊重和包容;不是誰泡茶給誰喝,而是一起泡茶,互相敬茶。互敬互愛,相敬如賓,是家庭生活的最高意境。
蘇鈺婷.楊耀慶的文定典禮無我茶會
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,第十屆泡茶師聯會會長陳明鎂老師,為令媛蘇鈺婷小姐和楊耀慶先生舉辦文定典禮無我茶會。新娘新郎著廣式傳統禮服,以便席地跪坐泡茶。三十位泡茶師們隨著新郎新娘在宮燈導引下,提著茶具魚貫入場。先是進行文定儀式,接著無我茶會奉四道茶予現場親友、來賓和茶友,作為餐前茶,並安排了餐間茶、餐後茶,由泡茶師們客串司茶。本次除了無我茶會,並將茶與中餐結合。喜筵場所的太平洋聯誼會經理表示:喜筵和傳統文化結合,讓客人欣賞到茶道表演又能提昇餐飲的品質,值得推廣。
葉文惠.劉俊彥的文定喜筵無我茶會
泡茶師葉文惠和劉俊彥先生於八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文定,在龍潭鄉農會服務中心辦桌宴客,環境佈置以字畫、交阯燒雕塑,風格別具。在客人陸續抵達其間,現場有三處茶席奉茶,喜筵以無我茶會開始,用餐中另以大桶茶方式全時供茶。賀客多驚訝於以辦桌的方式,卻也能展現茶與藝術的文化饗宴。
許惠芳.黃銘豐的喜筵無我茶會
今年三月二十八日,泡茶師許惠芳和黃銘豐先生也在桃園假日飯店舉辦了喜筵無我茶會,有來自各地的二十位泡茶師參加。喜筵中途也準備了大桶茶供茶,來賓劉仲平女士表示,參加了一次與眾不同的喜筵,不是應酬式的,在無我茶會泡茶的剎那,有禪定的感覺,品茗後空白之美的古箏彈奏有起承轉合的效果,會後再進入歡樂喜慶,一氣呵成。也有朋友問道如何舉辦?以為是禮聘演出。許惠芳說:感謝泡茶師們的參與婚禮無我茶會,讓我美夢成真。
(文/涂國瑞 茶道老師)